疼痛,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痛苦体验。然而,很多人面对疼痛时,往往选择“忍一忍就好”,认为疼痛会自行缓解。但实际上,疼痛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告信号,忍“小痛”可能致“大病”,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它。
疼痛:身体的预警信号
疼痛被认定为除呼吸、脉搏、体温、血压之外的“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”,是机体面临刺激或疾病时发出的预警性信号。济南南郊医院疼痛科房兆龙医生指出:“疼痛的部位对身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一定提示作用,但也不是完全对应的,需要医生来进行专业判断。比如,很多心脏病患者的疼痛部位并不在前胸部,而是在手指,甚至可能引发牙痛。”
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,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。急性疼痛为近期突发且持续时间较短,常常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之一,与手术、创伤、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;而慢性疼痛则持续时间长,反复发作,往往是急性疼痛的延续,需要明确病因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。
不要忽视疼痛信号
很多人存在“忍忍就过去”的错误认知,认为疼痛会自行缓解。然而,如果一直拖着不去看医生,很有可能使急性疼痛转为慢性,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。因此,当身体出现疼痛时,我们应该及时就医,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。
如何向医生描述你的“疼”
就医时,如何向医生准确描述自己的疼痛感受呢?房兆龙医生给出了以下建议:
描述疼痛部位:准确指出疼痛的具体位置。
描述疼痛性质:是刺痛、胀痛、酸痛还是烧灼感等。
描述疼痛程度:疼痛是否影响睡眠、休息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。
描述疼痛持续时间:疼痛从何时开始,每天发作的时间,以及持续的时间。
描述疼痛缓解情况:用药是否能缓解疼痛,以及缓解的程度。
例如,腰腿疼痛患者可以这样描述:“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疼痛,什么时候开始加重了,疼痛是否导致难以入眠。疼的感觉是像放电一样的疼痛,还是胀痛、酸痛,有没有烧灼感。走路、弯腰或者做一些体力劳动会不会加重疼痛,是夜里比较疼还是白天比较疼。”
怎样缓解生活中的疼痛
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疼痛,我们该如何缓解呢?房兆龙医生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缓解方法:
冰敷与热敷:对于因外伤引起的疼痛,早期应使用冰敷以减少出血和消除水肿;超过一天后,可以改用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血肿吸收。
建立良好生活习惯:保持适当的运动、合理的饮食、规律的作息等,都有助于预防疼痛的发生。例如,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,与长期低头使用手机等不良姿势密切相关。通过改变低头姿势、适量运动、选择护颈椎枕头等方法,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颈源性头痛。
谨慎使用止痛药:虽然止痛药可以暂时缓解疼痛,但长期服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。因此,在使用止痛药时,应遵医嘱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。
疼痛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告信号,我们不能忽视它。通过科学认识疼痛、及时就医、准确描述疼痛感受以及采取正确的缓解方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。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疼痛问题,做到早预防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(网络预约 当日就诊 *所有信息已加密* )